最近,知乎上一位妈妈的提问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4岁半的女儿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经常跟在小朋友后面等待机会。
可一旦被拒绝加入团体,她就会焦虑不安。
在群体中,她是“被欺负”的存在。
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留给女儿的永远是坏蛋的角色,因为最后会被“围攻”。
更过分的是,有些小朋友要求女儿学小狗汪汪叫,才允许女儿一起玩。
女儿不愿意,便被威胁:
“你不学小狗,我们就不带你玩了。”
看着女儿受人摆布的模样,她既心疼又疑惑:
女儿怎么养成了如此“怂”的性格?
01
孩子的“怂”,有两种心理倾向
第一个是“工具性情绪”。
当其他小朋友说“我不和你玩了”,她会很惶恐,大哭大闹。这种惶恐和大哭大闹并不是原发情绪。惶恐是继发情绪(可能是孤独引发的),孩子借助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工具性情绪”。
如果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情绪表达方式,她的真情实感就无法表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虚假的情绪表现。其他小孩,会乐意和一个虚假情绪的孩子玩耍吗?
第二个是“讨好型人格”。
其他小朋友摸清了她的脾气,只要说一句“不和你玩了”,她便会乖乖按照小朋友的要求去做。这里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
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否定自尊,放弃权利,依赖其他人,不顾自己的感受,对他人一味顺从。
在玩耍过程中,她被其他孩子利用;在成长中,这种心理倾向对她不利。
当这类孩子进入群体,很容易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也不敢反抗任何人。
就比如马思纯曾就在综艺节目上说过:
自己在任何关系里都是最底层的存在。
她习惯取悦别人,委屈自己。
她从小就被要求懂事听话,同学们欢快地吃几毛钱的零食,她很嘴馋,却依旧听从父母“不准碰”的命令。
高考填志愿,顺从妈妈“女孩子要安稳一些”的想法,报考了播音专业。
她从小就被教育不可以反驳大人,不予许有叛逆的自我。
一味懂事的孩子,成年后却并不一定能享受成功。
孩子不敢反抗,是否是他们不知如何反抗?
是否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原生家庭学会过怎么去表达需求?
02
想让孩子有更坚实的自我,在于父母的做法
引导孩子接受拒绝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先要仔细注意在生活中我们大人有没有经常出现威胁孩子、否定孩子的情况。像是:你再不怎样,我就怎样。你再不听话,我就......
这些话语会导致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一些压力,因为大人通常是更强势的一面,孩子其实一直是一个比较弱小的状态。如此的压力会让孩子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不敢说拒绝的状态。所以,我们家长要减少威胁孩子、否定孩子的对话,要去引导孩子去拒绝。
然后就是我们的脾气有没有被孩子的情绪所控制:
孩子一哭,大人就认怂了;
孩子一闹,大人就妥协了;
孩子一生气,大人就乱了;
孩子一拒绝,大人就懵了;
如果家长总是用这种方式和孩子互动,孩子们会在潜意识里得到一些信息:被拒绝是可怕的事情,大人们也害怕被拒绝。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拒绝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哄劝,不诱导,不过度反应——拒绝别人和被别人拒绝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其次,鼓励孩子用社交的技巧来化解矛盾
就像上面问题那样:对方孩子用我不和你玩作为威胁
此时,你可以微笑的告诉自己的孩子:“那我们也有好玩的游戏哦!你相信吗?过一会儿她们会被你吸引回来的!”
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屡试不爽:只要你在游戏中表现的特别开心快乐,就很容易吸引别的孩子。
小孩子的情谊,分分合合特别正常,上一秒还大喊“不跟你玩了”,下一秒可能就跑在一起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放松、自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特点,小朋友们都会愿意和你一起玩耍。
最后,让孩子学会拒绝
现在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强调孩子要懂得与人分享,认为拒绝别人是小气的行为,会让人瞧不起、不合群,从而被其他孩子所疏远。因此,有很多孩子,不懂拒绝,甚至在想要拒绝时,因为“面子”问题而打了退堂鼓。
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他们拼命想要满足别人的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最终却被自己的善良所累。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成为乐于分享、懂得包容、乖巧听话的“好孩子”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学会说“不”更重要!
很多时候,不让别人失望或难过的结果,往往是自己难过;与其为难自己,不如学会拒绝别人。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学会拒绝“。
“学会拒绝”,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早点教孩子“学会拒绝”,比学会“分享”更重要。
学会拒绝,不仅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更应该成为孩子为人处世的底线。
想要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那就先让自己成为学会尊重自己以及孩子的父母吧。
少儿英语加盟,少儿英语培训加盟,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排名,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少儿英语培训班,少儿英语加盟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