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考试,孩子在紧张的复习中,我们做家长的通常也会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看见孩子做错题或者没有认真复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说孩子两句。
“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你玩啥啊你!” 很多孩子表示,自己最讨厌爸妈说这句话了。 孩子不由得在内心中呐喊:“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我的作业?”
聪明的爸妈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会和孩子打招呼:“宝贝,妈妈回来了,妈妈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别那么着急写作业,玩一会再写吧。”
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妈妈,我写完作业再玩,我不累”。 想一想,当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
这时老公不关心你反而直接说:“饭做好了没有!怎么还不去做饭!”你的心情会如何? 换位思考,孩子每天回到家里听到“作业做完了吗?”,其烦闷的心情和你是一样的。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写错,怪不得你考不好!” 有的时候我们给孩子辅导作业、检查错题,发现无论我们怎么讲,他们还老是出错,怎么讲都是写错一大堆。
一旦生气,就会情不自禁出口伤人,给孩子直接下定义,对孩子说“考不好”,还没考试呢?怎么可以给孩子乱贴标签呢?
大人随随便便的一句负面评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会给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着这个暗示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父母嘴里的那种孩子。
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
要为妈妈考第一啊!
孩子听到这类的话,压力会很大,内心会有愧疚感。 而当他没有达到我们的某种期望时,他们会自责,比较敏感的孩子甚至会抑郁,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对自身失去信心。
临近考试,孩子压力本来就很大,我们这样说,无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但实际情况是孩子可能变得乖巧也可能变得更加叛逆。对比过程中往往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这样很难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反而会毁掉了孩子的信心和激情。
刚开始对比孩子的时候,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怕被抛弃,便会什么都听父母的安排,顺从父母。 但是孩子逐渐长大,一旦意识到即使不顺从父母的意思,父母也不会抛弃他。
这时,动力和积极性就会降低,孩子在习惯上和行为上变得拖沓。
父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交换的方式去刺激孩子,后果往往是父母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孩子变得功利、自私、虚荣,只会不停的索取,不会回报。
鼓励是为了激发孩子内心的热情,让孩子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而不是成为交换学习的条件。
此时,我们应该严肃、平静地对孩子说:“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现在到了睡觉的时间,没写完也不准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 孩子会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心里想:“没做完作业,怎么好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不然会被老师批评。”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
后果。
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脑子里每天不知道在想些啥。 在复习期间,孩子会问一些和考试无关的东西来舒缓心情,例如会问:“妈妈,你以前考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听到这种问题,往往父母会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哪来这么多问题。” 一句话,瞬间会让孩子不敢再和你交流。在临近考试期间,并不是所有聊天内容都只局限于考试。
你每次考试都考不好,期中也是,之前的考试你都是这样! 很多孩子都不喜欢父母翻旧账,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
翻旧账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否定”了自己,无形中也会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就是不能取得好成绩。
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其实不管孩子考的好,还是考的差,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父母的爱是他们的阳光雨露,是他们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