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吐槽,便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逐渐成了“焦虑群”、“攀比群”、“马屁群”,甚至是“广告群”。
家校微信群正在成为大家又爱又恨的存在:“爱”是因为它的方便,“恨”是因为它太方便了。不少老师说:“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开家长会。”还有家长表示:“每天看沟通群的时候提心吊胆,消息太多,头都炸了。”
其实,家长微信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营造良好的聊天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在网络世界做“戏精”。
家校沟通群带来的这些烦恼,该怎么解决呢?
错误案例
老师篇
1、在班级群中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有些家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3、过度依赖班级群,学生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发布到班群中给家长过目,却忘记了其实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沟通。
4、在班群中“募捐”,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品,大到奖品、演出的服装道具……
5、不经考证随意转发网上信息,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6、“发号施令”式的说话方式,交代完家长就撒手不管了。
错误案例
家长篇
1、每日N次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4、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就急得不得了。
5、集赞、代购、投票……班群成了“市场”,鱼龙混杂。
6、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老师方面
注意事项
1、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
家校微信群的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这样发通知“@所有人”的时候,每一位家长才能收到。另外,每次发完通知后,可加上“不必回复,以免刷屏”的字样。
2.明确交流时间段
老师要和家长明确家校群的互动时间,为自己划出私人空间。
3.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在群里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所公布的内容要面向全体,比如作业标准、校运会安排等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事情,可通过群尽快地让所有家长知悉。同时,老师也可发挥社交媒体能辐射个体的作用,满足学生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愿望。
4.互动内容划清底线
老师可以在群里规定发布内容和范围,同时划出一些红线:如不发不文明的语言和图片以及网络游戏链接、不发涉及影响班级团队氛围的内容、不发聊天争吵内容、不发涉及人身攻击的内容等。
5.做好隐私保护
微信群管理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家长及老师自己的隐私。
6.不在微信群中布置作业
开学初,明确跟家长交代,不要在班级微信群帮孩子问作业,老师也不会在群中发布作业。作业要由学生自己记录,而不是靠家长到群中查看作业,这样既减轻家长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7.及时发现家长的诉求
当发现家长之间有矛盾,老师应该主动和家长私底下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处理,化解矛盾。
8.分类建群,为微信群“减负”
佛山顺峰小学一年级某新班建立了两个不同功能的群,一个是QQ群,一个是微信群。班主任老师明确QQ群用于老师发布作业和通知,并存放资料、照片;微信群可用于家长沟通交流。
9.敏感信息慎公布
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违规违纪等敏感信息,这可能会伤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家长方面
注意要点
1.做好自我调节。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
2.良性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
3.晒娃要适度。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4.理性对待班级群。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
5.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
总之,我们要牢记,家长微信群不是家长“表演”的舞台,更不是老师发威的“管教所”,它的根本作用是增进家校沟通、同时让家长们能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一起成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