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教育 收获快乐
400-892-0731
教育快讯|最新出炉,义务教育88条新规收好了……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在普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优质资源紧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上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落后。

历经3年多的实验探索和实践检验,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更加有章可循,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这个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标准》,在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大方面,明确了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责,共涉及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对教育行政部门“管什么”、学校“做什么”,教师“教什么”等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导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88条具体内容中有哪些亮点?且随小编一起看看。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不得提前招生、提前录取。

●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受到歧视或欺凌。

●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乘坐校车、营养改善需求,寄宿制学校应按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配备服务人员。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保障并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

●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开设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创新作业方式,避免布置重复机械的练习,多布置科学探究式作业。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不法分子入侵、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落实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有关要求。

小编总结

内容虽多,但细细分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聚焦3个“突出”,可谓抓住了问题要害:

1、突出育人为本。

《管理标准》以管理为切入点,注重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其落脚点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牢记初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立德树人工作。

2、突出平衡(均衡)发展。

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就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而言,要依据《管理标准》,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做到入学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3、突出充分发展。

学校充分发展重在突出治理现代化,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重协商、齐用力,变“管学校”为“制定标准、顶层设计、甄别经验、培育典型、统筹推进”;学生充分发展,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四种关键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得怎样,管理水平能否得到质的提升,关键在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落实《管理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区域教育、学校发展的不平衡,避免“一刀切”。《管理标准》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标准》的基本要求办学,没有《管理标准》之外的特例,这是一种刚性要求。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差异仍然较大,学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仍然明显。如何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分步实施,扎实稳步推进,真正促进学校实现科学治理,这是在落实《管理标准》时需认真加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