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逼孩子外向,会适得其反
其实家长担忧的不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担心内向的性格会影响孩子成长。外向型的人比较善于表现自己,很能融入集体生活中,于是父母也希望自己孩子外向型性格多一点。
有个朋友从小性格内向,有次跟我们分享说,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总喜欢安安静静的呆在旁边看其他小朋友玩耍,或者有表演的时候,她也只喜欢在台下鼓掌。
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她是内向,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有次老师组织活动,其他小朋友都在唱歌跳舞,她在旁边安安静静的玩玩具。她妈妈就逼她也去跳舞,那时候她感觉很难为情,性格更加内向了。
朋友现在性格依然很内向,但不管她做什么事,都是非常细心周到,我们都很喜欢她。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而老辈人告诉我们,“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之,内向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人格气质,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切想让孩子变得不内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费心思。
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较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社交场合容易害羞;性格外向的人,爱社交、活跃、适应性强,但不愿深入思考。可见,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劣。但无论是哪一条都跟病态无关。
倒是父母,如果强迫孩子交际,企图改变孩子性格,反倒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患上了心里疾病,更加的沉默寡言,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焦虑症、不安……可能还会毁掉一个正常的孩子。
2、性格内向的孩子,思维更独特
1、内向的孩子脑神经回路长。
2、内向的孩子对外界的反应更明显。
3、内向的孩子更喜欢通过读书、深入思考获得满足感。
4、内向的孩子更稳重、淡定。
5、内向的孩子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6、内向的孩子想法更多,自我对话更多。
3、孩子内向,其实是好事
内向的孩子,其实就是天使,他们照样能获得成功。从甘地到林肯;从盖茨到巴菲特,而艺术家、科学家内向的更多,比如拒绝了晚餐派对,自己在小树林漫步的达尔文,比如画了向日葵的梵高。
1、沉得下心
性格内向的孩子很容易集中精神,从始至终都专心做一件事,他们喜欢观察,有自己的思考判断,沉着冷静。
他们善于倾听,交到的朋友都是知心朋友,听说在乐高积木大赛中获奖的孩子往往都是安静内向的小孩。
这类孩子需要家长拥有更多的智慧去认识他们。
2、心思细腻
乔布斯就是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人,但他通过自己的智慧,非常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世界。
性格内向,不等于害羞,他们只是对外界更敏感细腻,好静不喜动,且更注重细节,非常值得信赖。
外向的人善于利用外界资源辅助,内向的人心思细腻,拥有更好的专注力和耐力,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只要耐心,都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4、家有内向孩子,父母怎么做
1、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介绍新朋友和新环境:他们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别期待他们能立刻更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2、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请让他们休息会,给多点空间:外向的孩子社交上应对自如,而内向的孩子则会感到疲劳不适,请告诉孩子,如果有不适,就先到较为安静的阳台或其他角落中,先放松一下。
3、孩子尝试参加社交时,记得表扬:如果孩子主动的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及时给以鼓励。
4、引导孩子爱上最初害怕的事:孩子参加活动时,总莫名的难过,但最后因交到好朋友,感动很开心。这样的变化,可以告诉孩子,让他加深印象,不再怕最初害怕的事。
5、帮助孩子挖掘兴趣爱好:内心的孩子可能喜欢安静的写作画画,鼓励他们多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增加自信。
内向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那样他们会觉得更舒服。请珍惜孩子的这一特质,他们其实都是非常善良、体贴、专心的。只要让他们处于合适的环境中,不要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