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教育 收获快乐
400-892-0731
教育资讯|配备专职教师、规定课时...即将到来的必修课,中小学如何接招?

无论是“中高考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还是“传统文化要覆盖小学到大学各学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热潮已席卷了整个教育圈。

今年九月开学已有两大省份正式将传统教育设为中小学必修课,纳入教学体系。除了“配置专职教师”、“开设相关课程”,面对这个即将覆盖全国的“新课程”,中小学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山东省:

分学段设立课程目标:

山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小学阶段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小学生的价值与追求。

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中华传统美德系统的价值体系。

高中阶段以经典研读为主,让学生的价值观系统化。

河南省: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小学生每学年上够12课时,中学每学年上够14课时。

按年级配备一定数量传统文化教育用书

配备传统文化专职教师

……

以山东、河南两省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为借鉴,对于这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浪潮,中小学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01、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

从2017年秋季开始,各中小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

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

02、配备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教育用书

各中小学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书供师生使用。

每所学校按每个年级班数进行配备:一个年级4个班以下的要按1个班级人数配备,5--8个班的按2个班级人数配备,9个班以上的按3个班级人数配备。

03、配备优秀传统文化教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配备与管理,逐步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的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后转岗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或兼职承担教学辅导工作。

城市学校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要配备优秀传统文化专职教师,其他学校要配备兼职教师。 

04、将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0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经典诵读、比赛展览、艺术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通过家校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06、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要自觉提高素质,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之中。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把握好“两个尺度”

01、从学校育人视角来衡量

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是无比丰富而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但是,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要关注教育的广泛性和基础性。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品类与深浅等,都要放到具体的中小学校教育情境中去思考有没有育人价值、育人价值的高低和如何促使育人价值最大化问题,不能偏离或远离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

有些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和教育项目,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说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相关内容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有突出价值。

有些经典很有价值,但中小学课程内容已经较多,学生的负担普遍较重,如果不顾环境条件一味要求学生诵读,也不利于达成育人目的。

有些地方政府搞一些地方文化建设项目,要求学校开展配套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格局中,这些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能否最大化则值得考虑。

总之,中小学校是一个正规、系统、讲求效率的教育系统,教育内容、资源和方法的选择都要从育人角度作充分的考量。

而这一考量尺度不只是传统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其教育意义、是对人的成长的价值。

02、从现代教育原则与方法来衡量

我国古代教育以学习“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以私塾等为主要场景,以阅读、背诵与讲解为主要教学形式。

但今天的教育经过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借鉴,吸收了大量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学校教育实践经验,已经形成了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以课程和教材形式呈现,以师生互动方式开展的教育模式。

今天中小学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目标上要提高儿童与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认知水平与传统美德修养,在教育策略上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性、基础性、层次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等理念。

不少学校让学生穿上长衫长袍、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那些经典,偶尔体验一下未尝不可,倘若成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风尚或刻板僵化的教育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未必有益。

经过多年的反思与纠正,中小学教育已经逐渐抛弃了“死读书、读死书”“生记硬背”等教与学方式,切不可借传统文化教育之名让其卷土重来。

在现代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如何提升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程度,那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至关重要。让孩子们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数千年文化精髓的进一步演练,希望能对我们新一代的学子又深远的影响。